2023年(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物联网智能网关专项赛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03-10 14:14 浏览: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我国高校面向本科生最早的赛事之一,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自2008年开赛至2019年,一直由教育部高校与计算机相关教指委等或独立或联合主办。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2023年(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教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参赛对象为中国境内高校2023年在籍的所有本科生(含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大赛以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赛——省级赛——国家级赛(简称“国赛”)。国赛只接受省级赛上推的本科生的参赛作品。
各省级赛通知与负责人联系方式请参考如下官网链接:
http://jsjds.blcu.edu.cn/info/1042/1753.htm
大赛国赛共组合为6个决赛区,其中:
物联网应用/数媒动漫与短片:厦门;厦门大学;
决赛时间8.13~8.17
大赛将根据国家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或线上答辩线上评审,或线上答辩线下评审,或线上答辩线下线上混合评审等。
二、大赛作品内容分类及说明
2023年大赛分设11个大类,分别是:
(1)软件应用与开发;(2)微课与教学辅助;(3)物联网应用;(4)大数据应用;(5)人工智能应用;(6)信息可视化设计;(7)数媒静态设计;(8)数媒动漫与短片;(9)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10)计算机音乐创作;(11)国际生“学汉语,写汉字”。
“物联网应用”包括以下小类:
(1)城市管理。
(2)医药卫生。
(3)运动健身。
(4)数字生活。
(5)行业应用。
(6)物联网专项。
北京博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为其中的“物联网智能网关专项赛”提供支持!
详情请见附件1:赛题、赛具介绍。
三、赛事规则要求
1、物联网专项赛需要应用大赛组委会发布的企业的相关技术和板卡,一般为1~3个企业,各参赛队任选一个参加。提供技术和板卡支持的企业信息,将适时在大赛决赛区的官网公布。
2、作品必须有可展示的实物系统,需提交实物系统功能演示视频(不超过10分钟)与相关设计说明书,现场答辩过程应对作品实物系统进行功能演示。
3、本大类每个参赛队可由同一所院校的1~3名本科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4、每位作者在本大类只能提交1件作品,无论作者排名如何。
5、每位指导教师,在国赛中本大类每小类不能指导多于2件作品,无论指导教师的排名如何。
6、每校参加省级赛的每小类作品数量,由各省级赛组委会自行规定;每校每小类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2件;每校本大类入围国赛的作品不多于3件。
7、每件作品答辩时(含视频答辩),作者的作品介绍(含作品演示)时长应不超过10分钟。
四、赛项介绍
“物联网智能网关专项赛”采取半开放式命题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推动“AIoT”知识体系下的人才培养。参赛队伍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某个应用场景,结合智能网关等相关硬件,实现对不同场景所需环境数据的采集、传输、控制需求。围绕物联网智能网关相关技术,根据自身的题目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传感器,结合通信模块进行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对于场景中可以控制的设备,例如电灯、电视、空调、窗帘等家居设备,亦能通过通信模块达到控制的效果。
五、评审标准
物联网智能网关专项赛的评审标准,与实践赛保持一致。
六、赛前培训
初期(集中)线上培训 至少5场 3月中旬——4月中旬,具体时间请关注我司网站及QQ群通知。
中后期(定向)线下培训 省区集中培训、个别学校专门培训相结合
物联网智能网关大赛平台资料百度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2oAFGAUw6FeTY_fs1mBvA?pwd=zi1m
提取码:zi1m
技术联系方式
博创智联技术部QQ号:1992734971
电话:18500370067
商务支持
联系人 |
电话 |
省份 |
李丽斌 |
131 2693 8222 |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 |
席伟亮 |
136 1135 8407 |
北京、天津、河北 |
张亮 |
180 0136 7698 |
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四川、重庆、新疆 |
阮高歌 |
186 2796 4743 |
湖北 |
台雨其 |
132 6393 3143 |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 |
刘亮天 |
139 1176 9275 |
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 |
张经纬 |
132 6003 1001 |
云南、贵州、海南、西藏、香港、澳门、台湾 |
附件1 |